忍者ブログ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至少很多小事我有幸运的巧合

前几天忽然想起了mackintosh,去淘宝倒腾一阵,选定一家买了它的书。购买并不爽快,当时接近月末,忍到了八月初,确定自己想要的欲望依然很强,方才下单。
等书的时候首页偶然看见一位艺术类博主推荐了一个字幕组,点击进入发现它们翻译的一集是关于mackintosh,介绍文字为:

150年前,麦金托什Mackintosh生于格拉斯特,150年后,他在这座城市里最出色的作品,在七天前的6月15日,化为灰烬。本月早些时候,BBC苏格兰播出了麦金托什的纪录片《麦金托什 - 格拉斯哥的弃儿, 比现代主义更早的现代》(Mackintosh Glasgows Neglected Genius)。今天[重生字幕组]发布此片的双语熟肉 ​​​​

第一眼以为说的是我去时那场火灾,但仔细一想我游览时10月时间对不上,一翻评论,是15年后在今年又烧了一次,一时无比唏嘘……
15年我的Mackintosh之旅中,GSA火烧了内部重建导览游只绕着外圈和几个模型转;Mackintosh House漏水了在修复;Lighthouse在布新展大部分厅关门;Willow tearoom满客;a house for an art lover被私人预约不对外开放……最后返程公交误点重买一张票,候车时突然警报大作走出却又无事发生,大家一脸茫然地回去。
原本是一时兴起看到大师的名字,就按照LP的推荐,想一个一个走过去,没想到似乎是对于我心思随意的不满,最终真的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捞到什么,反而是另一日专注于几家博物馆时,旅途顺畅馆内的甜点也很好吃。
不过拿到书后落脚点就在为这些不重要小事的念及回响邂逅的有趣上,真希望很多人和事也能如此。 ​​​​
我果然还是很想念英国。

PR

新衣旧衣


整理相册的时候看到了这张,想起来是一名手工兼艺术家做,提取菠萝叶子的纤维编织而成,染色时加上扎染方法,各种尝试。只拿到一小块,但从手感上它当然不如化纤或棉布舒服,做成衣原料自然也对人体不会舒适。
但它让我觉得欣喜又亲切。这种放在今天甚至显得有些笨拙的手工方法,想起了日本现在还有小产量的蕉布,想到这两天又看到国内有人在做夏布。一直传承的,或是濒临灭绝在努力抢救的,放到今天有几分能拼过工业大批量稳定又相对价格低廉的全球化产品,与那些鼓吹手工美好的人相反,我多少持怀疑态度。在同时,我又清楚知道我在情感上又毫无疑问靠近他们它们。
夸张地说,因为一块传统手工的布,我和那些古老的时光连接,宏大叙事下始终飘渺的身份感因为它们而变得有实质。我想大家看到文物修复,看到国家宝藏,会激动共鸣也是有部分这样的原因在内的。纵然它们没有了太多的商品价值(鼓吹的溢价不算在内)和使用价值,活化的意义永在。科技进步不等于抛弃所有旧型,不用其形仍应知其然,旧相册五年也未必会看一次,可有一些人情温度是要靠这样的事物联系的。
个人与个人之间手工真的是很美好的存在,菡宝宝寄给我的两罐鸡枞是我吃过最棒的菌子没有之一,但把这些交给商业,里面就无所谓彼此呼应专注的一心一意了,必然会有很多名不副实。那还有谁能可以相对纯粹地去做这些事呢?我现在能想到的是博物馆一类的存在,在此之上怎么让它们活着,还是一段需要探索的路。不需要像一个爆款,但大家想起来的时候有一个便捷的了解窗口时它在,有关的所知也没有消失,这是在技术保护之后数据共享的事,是另一条很长的路。

[摘]书仪

摘自《遗我双鲤鱼》中《尺牍小析》,作者袁媛,一切权益归作者所有。
考据派古言写作可供参考
.
所谓书仪,就是写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和套用。根据周一良先生考证,目前可考的最早书仪为西晋书法家索靖的《月仪》。每月两通,以四字句为主,结合月份提供书信的例文。南北朝之后,书仪愈加流行,……,类型也多有扩展,不再只是局限于月份,出现了内容更为广泛的综合性书仪(如唐杜友晋《吉凶书仪》、元代《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专门适用于表奏状启等公文书信写作的书仪(如宋任广《书叙指南》)等不同类型。
书仪典籍虽多,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但其内核却是一以贯之的。那边是如何恰如其分、具有风度地写好一封信。恰如其分,即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不同关系与地位差别,使用相应的礼仪规矩和用于,有礼有度。具有风度,则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况,运用典故,书法情感,灵活多变,蕴藉真挚。
如何达到恰如其分,具有风度的效果呢?古人首先从结构上予以规范。唐人谈到尺牍的写法,说:“先标寒暑,次谮彼人,后自谦身,略为书况。”此语揭示出古代尺牍的基本结构:要先结合时令表达问候,近乎“嘘寒问暖”;而后要对收信人表示尊慕,对自己则要谦卑贬抑;此外,再对写信的本事加以交代。到了宋代以后,尺牍结构进一步完备细化。较为正式的尺牍一般包括九个部分:具礼、称谓、题称、前介、本事、祝颂、结束、日期、署押。“遗为双鲤鱼”展览中的《李应祯致吴宽札》是一封结构殊为完备的尺牍。下面以之为例,对尺牍的组成部分略作说明。
信文录之如下:
应祯顿首拜书。
匏庵谕德先生契兄执事。
应祯久不闻问,驰仰何可言。归得所惠书,良以为慰。原晖遽尔长逝,不胜悲悼。吾兄手足情深,何以堪处?然亦无可奈何,幸勉强以安客怀。仆江湖之役倦矣,今仍差往湖广,以完前件,情思亦殊不堪。此行须冬近才得还,不烦记念。世贤、玉汝诸故旧未得一一作书,幸为致意。余不多及,惟照察。
六月廿四日应祯顿首再拜。
《童中州集》序企望久矣,早发下为荷。至祝至祝。
具礼,又称“前具礼”,是写信人在起首处对收信人表示尊敬之语。李氏信中“应祯顿首拜书”便是具礼的一种。此外常见者还有“惶恐”“稽首”“端肃”等等。
称谓,是对尺牍双方长幼亲疏关系的表示,如“契兄”“贤弟”“老友”“亲家尊道丈”等等。上牍中称吴宽“匏庵谕德先生契兄”(吴宽,号匏庵,曾官任右谕德,因而被称为“谕德先生”),表示他与吴宽为同辈。
题称,是对收信人表示尊敬的辞令,如“阁下”“座前”“足下”“左右”“膝下”“侍史”等等,意思是写信人比收信人地位低下,要通过对方的左右、侍从将信呈交给对方。上牍中“匏庵谕德先生契兄”后所跟“执事”既是题称。执事,指左右侍从之人,与“侍史”意近。
前介,是本事之前的开场白,或表达问候、瞻仰,或叙及时令,或作祈颂。上牍中“应祯久不闻问,驰仰何可言。归得所惠书,良以为慰”便是。李氏先叙久绝音讯,十分牵挂,后言妥收来信,甚是欣慰。
本事,是信的主要内容。上牍中,本事为“原晖遽尔长逝……”至“幸为致意”一段,主要说了三件事:其一,对吴宽弟弟原晖的过世表示哀悼,并请吴宽节哀。其二,交待自己近期将去湖广办差事,至冬方归。其三,请吴宽向世贤、玉汝诸位转达并致意。
祝颂,是对收信人表示关切祝福之语,如“千万珍重”“伏惟纳福”等。上牍末“至祝至祝”也属于此类。
结束,为结束信函之语,如“谨复”“不备”“不宣”“不一”等。上牍以“余不多及,惟照察”为结束语。
日期,即写信的日期,通常只纪月日。其所系年份,需另加查考。如上牍末仅纪“六月廿四日”。信中提到吴宽弟原晖新逝,据此可知此牍书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
署押,是信末的签名,名后常常加附行礼,如“某顿首再拜”“某顿首”“某拜覆”“某拜禀”“某手启”“某手状”等等。上牍中李氏便用“应祯顿首再拜”,以示郑重。
此外,牍末附有“《童中州集》序企望久矣,早发下为荷。至祝至祝”一段,一般称作“附述”。附述,大多为与本文无甚关联之语,附载于信末余纸之上。常注上“又及”二字。
需要注意的是,尺牍的结构并非全然固定。各部分位置可以变化,某些部分也可以省略。尤其是熟悉的朋友之间,尺牍往来校为随意,于结构多有减省。如《文彭致钱毂札》一札:“雨窗无事,思石翁册叶一看。有兴过我,试惠泉新茶,何如?彭再拜。叔宝老弟。辛丑三月十四日。”此牍中,具名与署押合一,称谓置于信文之末,其后未用题称;直叙本事,既无前介,祝颂与结束。但读起来,却倍觉亲切。
古代尺牍中另一引人注意的格式是平缺。平缺式,又称平阙式,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书写格式,指在行文中对于特定词汇或提行另写(即平出),或空格缺字,以对相关的人事表示尊敬。它由来已久。根据王国维先生的考证,大约始于秦代。汉代官文书中已广泛使用平阙,比如遇到“皇帝”一类的词语往往抬头另起一行。到了唐代,被官方确定为制度。《唐六典》即明确规定:“凡上表、疏、笺、启,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

上周的零碎

01
工作原因加了一位编辑老师,朋友圈内容是少数很喜欢的,无论生活琐事或是其主攻方向的笔记思考,更新不多但凡有我便会点赞。
周六再刷时看到简短的一条,编辑老师的告别仪式在XXXX馆,留言署名是其妻。
前阵子他的朋友圈内容隐约有些混乱消极的味道,但淹没在花枝招展的众生相里,加之本也不熟悉,不好多问,骤然看到这里,第一反应竟然是这是在开玩笑吧。想翻翻以前的看是否我记错,然而只展示最近三天便是这唯一一条。
我犹豫了一阵还是做了简单的搜索,最新的信息也不过编辑老师去年参加某年轻优秀编辑的竞选拉票,沉默片刻便让不礼貌的行为止步,只是心底还是纠结了一下,是工作劳累的突袭疾病,是某个意外,还是朋友圈里不能确认的那种心理状态?
我想起了曾在豆瓣关注了很多年的一位翻译老师,也是某一天忽然传来消息,他自行离开了。
我和翻译老师的交集只有两次,一次是我买了他的新译作,留言一说后得到谢谢的回复。但足够让我觉得我们很远又不是太远,看到消息那天也是不相信,直到两三年后友邻转了一条微博说XX我们想你,一时仍然热泪盈眶。而翻译老师的微博,最后一条至今有人留言,却像很多一样变成那些人个人抒情的树洞。
我私心希望编辑老师不是因为最后一个原因,因为那样的消磨太漫长。安好。
02
人做事各有天赋。
很多时候大概甚至不到拼天赋的程度,行动早一点勤快一点,就可以达到平均线并坚持下去。
但也有些方面真的会是让人让自己都想咆哮“我见到了真实的朽木污泥”,比如我的练字。
再一个但,读到了一本非常喜欢的书,如果早两年可能会让我在考虑未来时加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筹码,而和书有关的还是字。
所以思考是不是朽木再抖一下身上的白蚁,再试一试。
03
重读一本书,本来在kindle上看过电子版,记忆混乱又买了二手,当时自己给三星,评价是不错的旅游指南。
重读的第一感想是,这个二手书物理上的陈腐气味真是让人窒息……
第二感想是,我怎么当年去英国时忘了它,虽然误打误撞遇见了很多也错过了更多。
还是很想英国很想伦敦,外出一年不是明智的选择,连带影响到现在,但错误里的珍贵也是独一无二的。
04
有一次失眠时靠着落地窗玩手机看月亮,之后似乎再难见那么大圆又亮的月亮,今天拉窗帘时头抬高了一些,看到月亮出现在相同的位置。
啊,那么近,只要我抬高一点点头,每天都能看到。
就差那么一点点啊,我以前竟然没有注意到。

一些穿搭笔记

私人,不时尚,不具参考性。
.
01
去年日牌很多再贩甚至有心心念念的iw旧提琴,结果被跑单也就没再收,其他如草莓围裙死皇妃都是很好看的,但忍一忍也并不是非它们不可,过去也就过去了,现在如果小王子再贩我都可能要犹豫是否约,日常性可能还不如音乐之声。
有一阵子很低落,是从热恋期冷静过来或者受挫多次之后反应过来,于我它们是再如何特色的裙子,仍然遵循不好看的人穿不会变好看的规律,它本身形制的短板甚至加重了这样的苛刻。虽然不是意料之外,仍然不争气地心理上进行了一阵缓冲建设吧。
现在知道了一些型自己是不用考虑的,不日常的也是,理清这些时想过,这是不是又回到原来无趣的状态,这不行那不行小裙子和其他地球服有什么区别呢?可是,当被拉去穿上符合家长概念里属于这个年龄穿的,有档次的形制好的衣服,我没有开心很多抗拒。当被多次开过衣柜,家长看似不在意,在某天会忽然爆发数落不成熟(唉明明见面时穿着都是地球服),我难过着伤心着,又明白回不去以往没有风格的风格,那时候不被看好,那现在继续不被看好却是我喜欢的风格,至少可以在难过完一个人的时候,找回一点开心。有些改变还是留在心里了吧。
.
02
去年买了留下穿过的裙子:pinkhouse樱桃,favorite北欧风,英夏同款布sk,meta套娃sk。留下来没穿的:ad薰衣草,图书馆sk,莉莉粉色。旧裙交换后穿的:baby雨中曲。薄荷茶还没补款,favorite大正不知道什么时候穿出去,ph还有两件在思考怎么拼搭。
没有照片,拍不好也不想接受可能突来的非善意。
虽然说是三万或三首词一条,但盘点一下就写了九万加三首,哪怕算上出掉了四五条旧裙,还是超了,还有当做常服夏季洗了要有十几次的axes,我反省。
但出出换换一年,因为有发誓约束,人还是收敛了很多,也从喜欢到认识到,大多裙子我是不适合穿的,面对上新也就冷静下来了,希望今年能买更少,更好地和地球人服搭配。(一个大进步是知道怎么搭开衫了,不同的衬衫也在穿起来。)
啊又理出了草叔家的风衣,axes双色可乐裙(蓝色后来七折了有点心痛),真的是买太多了,继续反省。不知如何评价的是圣协,奶中再贩实物也很好看,但神奇地大家穿起来仿佛都进了一个模板,出么又还舍不得。贵毛衣是以前觉得穿不好的风格,算是突破。对于裙子合适与否的想象现在越发准确,是好事。
.
03
今天一个平淡无奇的装扮。扯布做的英夏sk略微盖过膝盖,蹬着三厘米跟的芭蕾鞋没什么所谓拉长腿线,干脆上身套了奶茶色的贵毛衣,松松垮垮地天暖一些里面套衬衣冷一些就毛衫,这套搭得说实话很普通,但相比穿其他小裙子放松很多,而且意外有点,嗯,复古的感觉? 
.
04
meta的op竟然会有一丝丝压胸的一天……还好腰没卡。今年第二条裙子,裁缝熊op,奶进了sale。
又是格子,格子和条纹真是我最多的款式了,忽然理解了某年玉泉等人出来几十个男生一水儿的格子衬衫,确实是不怎么挑人的设计没办法。 
.
05
杏色op内搭了一条ph粉色sk,刚好短一点点可以让sk最下面最好看的花边露出来。灰蓝sk外搭了一件ph水蓝色的外套,到大腿上的长度刚好底边褶皱和sk碎花对接,颜色过渡。这两件买来一直有些头疼怎么搭更好,单穿总是哪里缺一点长度也很尴尬,没想到这次默契得刚刚好,开心。天快暖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