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無題

诚然Aya说已经开始渐渐参与幕后事务我是相信的,但她在年初说“希望继续做一个好队长”,接下来的重组还是相当介意。直到昨天再次看到伶菜和夏恋的合影,下面一行小小的“Photo by Aya”,想到LQ花絮照时伶菜那张也是她拍的,好像是长久刷ins的累积,又好像是忽然想通,她那句转为幕后变得有实质感了。
还看到今年Tour有Miyuu编舞,不跳舞时文静甚至有些害羞的女孩,却能比公认跳舞最好的Sayaka还自信说我跳的舞会最好,然后在善意调侃的惊讶目光里又加一句,是以后啦……她也是因为腿伤一度暂停活动,之后又回归的。
工地的女孩一个一个都很能打。
伶菜在萩花隐退时说:“如果成员们仅仅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去挽留她,可能就会夺走她的可能性、人生,以及这苦恼许久之后才选择的道路,甚至于她的梦想。”换成粉是一样的道理。
想了想大环境不友善如此,确实没有什么30后仍然活跃的唱跳女团,现在四个人各自的选择至少不坏。Erie可以安心做圈外人,Aya在幕后也仍是和音乐有关,摄影又是她的另一面,Ami甜甜还是人气大火的上升期,只是情感上偏袒Shizuka姐姐在DEP不能有之前那么多的受众与粉。
虽然年龄相近,于自我规划的事她们当然比个局外人要清楚很多,她们可是曾经面临解散也要在街头唱歌的Dream,她们身上的拼劲对演艺的热爱与实力不会逊色于任何人。
现在Dream是名存实亡,但她们把Dream的作为前缀甚至放于个人名字之前啊,十多年的时光刻痕浓缩成一个单词继续陪伴,这种真心下,我真的也应该相信着她们并Move on了。
PR

無題

东吴077
01
“焦虑在你长期没有整理内心的屋子于是感到无处放脚时产生。”
切切实实击中,不管什么事都好做了一段都要停下来整理一下,读书笔记也好游戏玩后感也好码字微博,甚至是深夜自捅的复盘。
02
“长篇小说在印刷术普及后产生,算算不过两三百年时间,长篇阅读人类本来没有的能力,现在被微信改变甚至消失也并非不可能。”
这段略扯,也过于西方中心,但是主播和李如一能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们能冷静下来好好分析新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告诉诧异的人这不是无中生有,看透了同时又表示出我依然坚持的是什么,能真正这样做到至少一直这样传达的太少太珍贵了。
03
“AI就是老曹那两句诗的前半: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忽然很期待。
.
东吴058
导语里说姓氏名字号,古人怎么通过五个不同的称谓把自己纳入不同的人格抽屉?想了想看似如今难见,但大家给自己取各种网名,其实是延续这种传统吧。很有趣的是我使用最高频的,除却最开始的贴吧名,都是以我流中文解读再拆拼字,实则有日文对应与真意。如果这些都是抽屉的话……新自我剖析点。
这两年确实感觉到每个阶段使用名字时心态的不同,但里面的细节差异确实没有深思,我该整理抽屉了。但还是有些不同,五个称谓有一些是外人给的,网名可全都来自自身。
.
看到一串维多利亚时期女装照片时忽然被溜肩设计美到。
溜肩穿西式大裙子好看啊,否则繁复的肩膀领口设计还有缀饰的袖子,时刻让人觉得穿者很紧张而且虎背熊腰。有些含胸姿态地穿中式古装袄裙,平胸穿旗袍(特指四十年代前不强调身体曲线的)同样道理,一种衣服一种姿态一种美,昂首阔步挺拔性冷淡也是美,毕竟易世但没有机会穿自己也不可审美单一拿C评判A。 不同袖子动作间的show off也很美,现在就不太有了

小太阳的光

之前一直不能释怀又一直不敢说出口,毕竟都是我自己的事,既然能够减少共同好友下评论,我自然不希望把人牵扯进我的情绪里。当晚有感而发,没想到小太阳给我留言了,解释的部分略过,她的话给我很大的宽慰与鼓舞。
“坦率地骄傲”,她怎么那么好啊。
“我主要想说的就是你不要因此对自己有什么错误的猜测。她造成的误伤大概很难愈合,但关键在于你,就大胆地把所有错都推给她吧,你没有任何错,你真的好得不得了!真的。以及,如果真的喜欢她,还有喜欢她,而不是过去式,那就请继续喜欢她吧。”
“我是觉得,敏感的人总是能感受到简单的善意,即使一开始不领情,只要你保持自己,再怎样都会有所感知,也许就会有所改变了呀?那如果她就是感受不到………那就是你喜欢错了人,是她不配你的喜欢,那就也不值得伤心!”
“可能是我这个旁观者太自以为是,但我真的觉得你可以更直接地自信一些!就是坦率地骄傲!太多事情不要总是找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完全没有错但也可能遇到莫名其妙的错误结果,这毕竟不是在打游戏,不是你选错了什么,反而是对方做了错误的选择!”
“抱!其实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想法,更消极的也有,或者说以前我更是一直都是那样的状态。人际交往真的不容易,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勇敢地做自己。一开始真的很害怕,但只要厚着脸皮摊开真心,真的日久见人心。尤其是遇到对的人的时候,懂的人一定会懂你,该任性的时候不要为别人想太多。”

缺一面或很多面旗子

因为昨天简短聊了喜欢的叙事歌词,联想写歌词这件事没有坚持下去的最大原因是……没有理论指导。它发展不算快,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作为一个非老天赏饭的普通人,在初期新奇灵感尝试之后,很快就爬到了瓶颈。(是的我非常古板,哪怕行动在前,之后也要思考背后累积的文化动因,才能捋出一条能走下去的路。)写同人是写小说,可以有各种前人参考,有专门的课程(羡慕一秒美国),有极其优秀的理论书籍,还可以借鉴于各类电影剧本教程,可写歌词啊……曲风词格的多样性太大了,叙事抒情的变化要结合歌曲的走向,给我一个优秀范本我能凭自己领悟而普适于其他创作的方法论,尝试至今无果啊……至于课程,别说方文山歌词写作这种,如果小竹聚聚或者是康康出教程哪怕随便念几句的随笔我都愿意买。很喜欢的自己作品是《照影见何人》,叙事抒情都占了最符合喜好的比例,然而这种尝试灵光一现,实在难复制,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再捡起来就更不可知了。不知道如果拿某几首词曲结合极佳的心头好做拆骨剔肉解析,能不能稍稍往前一点。

[摘]书仪

摘自《遗我双鲤鱼》中《尺牍小析》,作者袁媛,一切权益归作者所有。
考据派古言写作可供参考
.
所谓书仪,就是写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和套用。根据周一良先生考证,目前可考的最早书仪为西晋书法家索靖的《月仪》。每月两通,以四字句为主,结合月份提供书信的例文。南北朝之后,书仪愈加流行,……,类型也多有扩展,不再只是局限于月份,出现了内容更为广泛的综合性书仪(如唐杜友晋《吉凶书仪》、元代《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专门适用于表奏状启等公文书信写作的书仪(如宋任广《书叙指南》)等不同类型。
书仪典籍虽多,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但其内核却是一以贯之的。那边是如何恰如其分、具有风度地写好一封信。恰如其分,即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不同关系与地位差别,使用相应的礼仪规矩和用于,有礼有度。具有风度,则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况,运用典故,书法情感,灵活多变,蕴藉真挚。
如何达到恰如其分,具有风度的效果呢?古人首先从结构上予以规范。唐人谈到尺牍的写法,说:“先标寒暑,次谮彼人,后自谦身,略为书况。”此语揭示出古代尺牍的基本结构:要先结合时令表达问候,近乎“嘘寒问暖”;而后要对收信人表示尊慕,对自己则要谦卑贬抑;此外,再对写信的本事加以交代。到了宋代以后,尺牍结构进一步完备细化。较为正式的尺牍一般包括九个部分:具礼、称谓、题称、前介、本事、祝颂、结束、日期、署押。“遗为双鲤鱼”展览中的《李应祯致吴宽札》是一封结构殊为完备的尺牍。下面以之为例,对尺牍的组成部分略作说明。
信文录之如下:
应祯顿首拜书。
匏庵谕德先生契兄执事。
应祯久不闻问,驰仰何可言。归得所惠书,良以为慰。原晖遽尔长逝,不胜悲悼。吾兄手足情深,何以堪处?然亦无可奈何,幸勉强以安客怀。仆江湖之役倦矣,今仍差往湖广,以完前件,情思亦殊不堪。此行须冬近才得还,不烦记念。世贤、玉汝诸故旧未得一一作书,幸为致意。余不多及,惟照察。
六月廿四日应祯顿首再拜。
《童中州集》序企望久矣,早发下为荷。至祝至祝。
具礼,又称“前具礼”,是写信人在起首处对收信人表示尊敬之语。李氏信中“应祯顿首拜书”便是具礼的一种。此外常见者还有“惶恐”“稽首”“端肃”等等。
称谓,是对尺牍双方长幼亲疏关系的表示,如“契兄”“贤弟”“老友”“亲家尊道丈”等等。上牍中称吴宽“匏庵谕德先生契兄”(吴宽,号匏庵,曾官任右谕德,因而被称为“谕德先生”),表示他与吴宽为同辈。
题称,是对收信人表示尊敬的辞令,如“阁下”“座前”“足下”“左右”“膝下”“侍史”等等,意思是写信人比收信人地位低下,要通过对方的左右、侍从将信呈交给对方。上牍中“匏庵谕德先生契兄”后所跟“执事”既是题称。执事,指左右侍从之人,与“侍史”意近。
前介,是本事之前的开场白,或表达问候、瞻仰,或叙及时令,或作祈颂。上牍中“应祯久不闻问,驰仰何可言。归得所惠书,良以为慰”便是。李氏先叙久绝音讯,十分牵挂,后言妥收来信,甚是欣慰。
本事,是信的主要内容。上牍中,本事为“原晖遽尔长逝……”至“幸为致意”一段,主要说了三件事:其一,对吴宽弟弟原晖的过世表示哀悼,并请吴宽节哀。其二,交待自己近期将去湖广办差事,至冬方归。其三,请吴宽向世贤、玉汝诸位转达并致意。
祝颂,是对收信人表示关切祝福之语,如“千万珍重”“伏惟纳福”等。上牍末“至祝至祝”也属于此类。
结束,为结束信函之语,如“谨复”“不备”“不宣”“不一”等。上牍以“余不多及,惟照察”为结束语。
日期,即写信的日期,通常只纪月日。其所系年份,需另加查考。如上牍末仅纪“六月廿四日”。信中提到吴宽弟原晖新逝,据此可知此牍书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
署押,是信末的签名,名后常常加附行礼,如“某顿首再拜”“某顿首”“某拜覆”“某拜禀”“某手启”“某手状”等等。上牍中李氏便用“应祯顿首再拜”,以示郑重。
此外,牍末附有“《童中州集》序企望久矣,早发下为荷。至祝至祝”一段,一般称作“附述”。附述,大多为与本文无甚关联之语,附载于信末余纸之上。常注上“又及”二字。
需要注意的是,尺牍的结构并非全然固定。各部分位置可以变化,某些部分也可以省略。尤其是熟悉的朋友之间,尺牍往来校为随意,于结构多有减省。如《文彭致钱毂札》一札:“雨窗无事,思石翁册叶一看。有兴过我,试惠泉新茶,何如?彭再拜。叔宝老弟。辛丑三月十四日。”此牍中,具名与署押合一,称谓置于信文之末,其后未用题称;直叙本事,既无前介,祝颂与结束。但读起来,却倍觉亲切。
古代尺牍中另一引人注意的格式是平缺。平缺式,又称平阙式,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书写格式,指在行文中对于特定词汇或提行另写(即平出),或空格缺字,以对相关的人事表示尊敬。它由来已久。根据王国维先生的考证,大约始于秦代。汉代官文书中已广泛使用平阙,比如遇到“皇帝”一类的词语往往抬头另起一行。到了唐代,被官方确定为制度。《唐六典》即明确规定:“凡上表、疏、笺、启,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